3月18日至28日,联合国《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以下简称“联合公约”)缔约方第八次审议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会,并完成中国国家报告审议工作。中广核创新成果“激光技术去污工程化应用”成功入选《联合公约》中国国家报告,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审议会议上被评定为“良好实践”,这是中广核首次获评“良好实践”,得到各方高度肯定。
这一成果由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去污放废实验室牵头,联合大亚湾公司、环保产业公司共同研发,相关先进工艺及智能成套装备在大亚湾、阳江、防城港等核电厂及中核等核工业场景落地应用。以提高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水平为目标,深入研究去污强度和去污损伤平衡,开发典型构件激光去污先进工艺,实现了定制化特种光源、装备辐射防护、废物定向回收、去污过程建模及质量闭环控制、部件表面精准对焦控制等系列工程化应用技术突破,取得了国际首次激光去污工程化应用验证,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显著。截至目前,该项成果累计申请专利3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项,国际专利2项,获批标准2项,发表SCI、E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项目获得国防科工局、省市、集团及电厂科研项目支持,先后获得中国专利奖、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激光技术去污的工程应用”代表中广核首次获评联合公约“良好实践”,不仅表明中广核自主创新的放射性去污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也为全球其他缔约方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模式和方法,有利于提升了中广核在全球核能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延伸阅读】“联合公约”是涉及全球范围内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惟一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根据联合公约要求,各个缔约方每三年提交一次国家报告并召开审议会议,通过同行评审促进实现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高水平安全。本次会议共评出“良好实践”21项,中国获得其中4项,是本次履约认可“良好实践”数量最多的国家。良好实践具有创新独特唯一性,显著贡献性,经一缔约方实践的示范性,适用于其它缔约方的可采纳性,它对于提升核安全、促进技术创新、增强公众接受度和提升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联合公约”缔约方在放射性废物和乏燃料管理安全重大成就的体现。